易灵思作为大湾区重点企业代表出席“传承与突破——大湾区创科人才培育”主题圆桌会议

admin 07-21

图片

7月12日,在香港创科教育中心成立仪式上,真格基金联合创始人王强与香港城市大学副校长杨梦甦、香港大学化学系教授、HKX 科技创业平台联合创始人陈冠华、Lalamove创始人及首席执行官周胜馥、易灵思总经理郭晶及香港大学创业学生代表黄安恩一起,以“传承与突破”为主题,围绕着香港乃至大湾区创科人才的培育展开圆桌对话,针对香港目前科研优势、新时代下如何进行官产学研协同、共促创科发展等问题,分享了各自的经验及对未来的思考。

 

 

 
本场圆桌论坛的部分精彩观点
 
 
 
陈冠华

香港科创现在势头很好,在起飞阶段,但是还没有完成闭环。什么叫完成闭环?大家想象一下,如果当年大疆在香港发芽、在香港成长、最终长成参天大树,这就是完成了闭环。但现在香港还缺少“闭环”的完备条件,根据我们的经验,做得比较好的公司,在香港本地发展到20人左右的规模,就都跑到深圳去了。

 

 
王强

我对创业的理解:一开始是一种思维方式的改变。怎么去认识你,认识你周围世界,认识你周围更遥远的世界。最初一步,如果认知结构不发生改变,你就会寻着命运给你的曲线,不能说无意识地走,至少是不加思索,不积极探索的一个点。其实进入到创业这个行为过程的时候就发生了一个巨变,就是至少决定在一段时间里,你要把这个思维方式作为你的一种生活方式。

 

 
杨梦甦

香港人非常现实,年轻人只要觉得做这件事情有机会成功,有机会发达,他一定愿意去做如果类似货拉拉这样的独角兽,再出来20家、50家,更多30、40岁的年轻人在这里获得成功,就会让整个社会形成一种文化。

 
陈冠华

我在香港教了那么多学生,我发觉好多学生眼里没有光。他们读大学、选专业,可能只是想要一个文凭,对所学的东西既不感兴趣,也不能真正学得好。这是一个大问题,还是要想办法找到你真正的能力所在。

 

 
周胜馥

不一定是创业,大家在规划职业时,也要先问一下自己的能力在哪里?在香港有哪些行业是比较有前景的?很多时候虽然我们鼓励大家创业,但其实不是每个人都有创业的能力。要清楚自己的能力在哪里,并了解你所在城市、你所在世界的机会在哪里,二者的互相匹配很重要。

 

 
郭晶

广东省的GDP是全国第一的,大湾区聚集了广东省9个城市,加上澳门和香港,GDP总额12.6万亿,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平台,有非常多的资源。但是年轻人们到底知不知道有这么多资源、这么多期望在等着他们?今天我们在这里讲了很多,就是希望能将这个信息传达给年轻人。这种沟通就像做产品一样,你做出一件非常好的产品,但是客户不知道不了解,你得解决这个问题。

 
王强

创业的人很难再到一个固定体制的机构里去寻找机会,哪怕碰得头破血流,因为他感觉到生命力量,他感觉到眼里有光了。光是创造的本质。一个人一旦有了创造力,其实你内在就有了光。当你有光的时候,无论遇到黑暗、坎坷,哪怕是在深深的隧道里,你都可以看到希望。

 

要想香港成为国际创新人才的枢纽和聚集地,第一,我们要在香港提倡创科文化,无论是从认知,还是行为方式,要让青年学子有不同的选择和改变;第二,官、企、研、学这四个方面要协同,打造一种创业生态。有了这样的创业生态,才能结合香港的优势,在双循环中打造出另外一种循环。内地强调内循环,我觉得香港应责无旁贷肩负起外循环的责任。    

培养创科人才要
“破局”

如何扭转香港在创科生态环境与创科人才培育上的弱势局面?

 

杨梦甦认为,重要的是“破局”:要敢于跨界,不仅在学科上跨界,在思维模式上也要敢于跨界,大学不能只培养规规矩矩、毕业后找一份工作挣钱养家的学生,也要多培养有创新精神、敢于冒险的学生。“香港的大学基础研究做得非常好,有一大堆专利,但很多都是束之高阁,没有被转化。怎么把这些科研成果转化落地?这个过程需要人。不能光靠教授,教授们可以是很好的技术顾问、技术指导,但他们不能亲自去创业,还是需要一批有志于创新创业的学生。那么,怎么给学生们机会呢?”

 

杨梦甦介绍了香港城市大学的“HK Tech 300”创业支持项目。这一项目为有志于创新创业的学生提供了“四部曲”支持计划:由专业机构为有兴趣的学生提供创业培训;为有志于创业的初创团队提供种子基金;培育初创公司成长的天使投资;联系社会资源全程扶持初创团队进入市场。“我们希望建立这么一个小的生态圈,能够帮他们,让他们能够起步,让他们不用走太多冤枉路。一旦有了这个机会,不管在香港,还是下一步去大湾区、甚至全世界都是他的舞台,香港的年轻人完全有能力做这件事。”

 

而在陈冠华看来,“试错精神”对创科人才的培育很重要:“要给多一点机会让他们试错,比如说HKX的孵化器,就是给年轻人试错的机会,年轻人过来试他们的创意和想法,一个不成功,但有了经验,再来。”

 

香港创科
企业的瓶颈

过去几年来,在国家和香港特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,香港的创科氛围逐渐形成。

郭晶郭总对此也深有感触。易灵思在香港招聘了不少本地学生,但很多员工做不了多久就走了,或者去了内地城市发展,或者移民海外,员工流失率很高。郭晶认为,年轻人可能是对香港的创科企业没有信心,“无论在内地大城市还是在硅谷,做工程师、尤其是电子芯片方面的工程师都是非常体面的,但在香港,工程师这个职业似乎就不够体面,被称作‘工程师仔’。”

 

如何增加创科企业对年轻人的吸引力?如何让他们看到香港创科的丰富资源和机会?杨梦甦的回答颇为直接:“香港人非常现实,年轻人只要觉得做这件事情有机会成功,有机会发达,他一定愿意去做。”因此,如果类似Lalamove这种独角兽企业再出现20家、50家,有更多30岁、40岁的年轻人在这里获得成功,整个社会就会形成崇尚创科的文化。

 

要成为国际创新人才的枢纽和聚集地、成为创科企业能够茁壮成长的沃土,香港需要打造出健康的创科生态和文化。只有不断发展的企业才能留住优秀的人才,只有健康循环的社会生态才能留住顶尖的企业。

 

 

返回列表
Copyright © 2021-2022 粤ICP备20066342号44030502008221